內容簡介
羅伯特與保羅兩位年輕人,在位於華盛頓近郊傳統的普佛錢包工坊工作,這兩位經常為貧窮所苦,有一天,六個用自己的方法累積巨額財富的有錢人出現在他們面前。
雖然生活在相同的時代,處在相同的條件,但這六個人跟羅伯特與保羅不同,他們隨時用飽滿的錢包享受名聲與財富。羅伯特與保羅見識到如魔法般裝滿錢包的「錢包法則」,自己也慢慢學習,進而產生奇蹟似的變化。
這六個法則分別是:
●錢包法則一:真心的愛錢。(想要變成有錢人,必須超越喜歡,變成喜愛,只要有時間,就隨時想著錢。)
●錢包法則二:訂下你專屬的用錢法則。(從錢包裡拿錢出來時,要考慮三次;把錢放入錢包時,一次都不要考慮。)
●錢包法則三:選擇打開錢包的時間。(適當的時機來臨時,就要大膽的打開錢包,不這樣做,雖不至於餓肚子,卻永遠無法變成有錢人。)
●錢包法則四:用在何處比用多少來得重要。(了解價值及找出價值,然後集中投資該價值)
●錢包法則五:讓錢幫你賺更多的錢。(真正的有錢人不是很會賺錢的人,他們只是擅長加快錢的進出循環速度的人)
●錢包法則六:用有錢人的腦袋思考。(有錢人經常想遇見有錢人,分享可以成為有錢人的資訊,並彼此互相協助成為有錢人。)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申寅澈
高麗大學漢文系畢業後,曾任Orion集團MEGABOX人力開發小組,現任職於LG生命科學人事部。在眾多自我啟發專業雜誌連載定期專欄,主要著作有『追隨(followership)』、『藉口』、『英雄們的戰爭』、『孔副理成功時代』、『黃金眼鏡』、『富有紳士與一顆雞蛋』等。
譯者介紹
自序/導讀
讓數學老師來教你數學
──藤井樹(暢銷網路小說作家)
「如果他口袋裡有十塊錢,他一定會拿出五塊錢請朋友吃吃喝喝,然後自己再去玩掉四塊錢,剩下一塊錢的時候,他才會想起是不是該回家了。」這是我媽媽在對別人介紹我的用錢觀念時所說的話。時間呢,大概是在十七、八年前。
當時我的零用錢是所有同學之冠,感覺上好像我家很有錢。但其實只是因為我是家中獨子,沒有兄弟姐妹會替我「分擔」零用錢,所以我拿到的錢才會比較多。不過說多也不多,大概是一天七十塊。跟其他同學一天二十、三十塊相比,我的錢是他們的兩倍多。
上了大學,沒有了零用錢,我開始半工半讀唸書。我還記得當時一個月的薪水最高拿過兩萬八千塊錢,扣掉要存下來的房租跟學費,我大概還有一萬塊左右可以花。
但不知道為什麼,從來不懂理財為何物的我,曾經過著一個月只有三百元的生活。跟本書作者序裡寫到的一樣:「打開錢包,裡面空空如也,連一張千元鈔都沒有。」
理財對我來說是一門頭痛的課題,而且重點是我從來不曾上過這門課,我也沒什麼興趣在這堂課上面。即使到了收入較多的現在,我還是使用最古老的方法在保存我的財富:儲蓄。
對我來說,錢賺了就是要花的,只要留住固定的部分做為儲蓄,其他的怎麼花都無所謂。但這本書裡提到的六點法則中,有一點徹徹底底地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,它說:「錢花在哪裡,比花了多少還要重要。」
我從來就不曾想過這個問題,反正喜歡的東西我就買,貴或便宜其實不在我的考量之內,但這個東西買了真的有用?或是買了真的有幫助?坦白說我完全沒想過。
我想有很多人不是賺不到錢,而是不知道為什麼錢包總是薄薄的。
看著一些大企業家,他們總是有辦法用口袋裡的錢去替他們賺回更多的錢,心裡除了羨慕,還有更多疑問的是「他們怎麼辦到的?」
這本書裡面有六個有錢人告訴你要怎麼把你的錢包變得厚一些。
讓有錢人來教你怎麼變有錢,就像讓數學老師來教你數學一樣,應該很值得吧!
各界推薦/推薦序
暢銷網路小說作家 藤井樹
TVBS主播 岑永康、張珮珊
知名理財專家 阮慕驊
這本書裡提到的六點法則中,有一點徹徹底底地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,它說:「錢花在哪裡,比花了多少還要重要。」
──藤井樹
最理想的錢包就是裡面不放錢,不給自己機會花錢!
──岑永康
不會管理現金的人,不可能致富。
──文/阮慕驊
留言列表